給我留言
確認提交后,我們將安排專業顧問和您聯系!
抗菌纖維的后整理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8-08 21:20
來源:
廣州晶傲
抗菌纖維的生產通常有抗菌母粒共混熔融紡絲與后整理兩種工藝,后整理法是采用抗菌液對纖維進行浸漬或涂覆,把抗菌劑固定在纖維上的方法。而后整理法常用的方法有表面涂層法、樹脂整理法、微膠囊法這三種。

一、表面涂層法
表面涂層法是將抗菌劑與涂層劑配成溶液,對纖維進行涂層處理,使抗菌劑固著在纖維表面,從而起到抗菌效果。常用的抗菌劑有磺胺類、呋喃類、季銨鹽類、銀離子類,前兩類的抗菌劑多用于處理棉麻等纖維,季銨鹽、銀離子類抗菌劑適用于化纖及各種天然纖維。
二、樹脂整理法
樹脂整理法是將抗菌劑溶解在樹脂中配成乳化液,將纖維放在乳化液中充分浸漬,再通過軋和烘使含有抗菌劑的樹脂附著于纖維表面,從而具有抗菌功效。
三、微膠囊法
微膠囊法是一種新型的纖維后整理方法,特別適用于纖維的功能性整理,微膠囊法是將抗菌劑制成微膠囊,再用高分子粘合劑或涂層劑通過浸漬或噴霧的方法將微膠囊附著到纖維上,然后經過熱定型或焙烘使之固著在纖維表面,在使用中微膠囊釋放出抗菌劑,并從纖維表面擴散而產生抗菌功能。
抗菌纖維后整理法加工方便,可以處理各類抗菌纖維,特別是天然纖維。同時,其加工過程簡便可行,可選擇的抗菌劑范圍廣。因此,在纖維的抗菌加工中使用后整理法為主。在后整理法中所采用的抗菌劑主要是有機抗菌劑,其中應用最普遍的是季銨鹽類抗菌劑,但是由于此方法只是將抗菌劑附著于纖維表面,一旦抗菌劑脫落便影響抗菌效果,因此后整理法處理的抗菌纖維不耐洗滌,抗菌持久性也不好,另外該法所用的有機抗菌劑耐熱性差,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揮發性。
下一頁
下一頁
更多動態
銀離子抗菌劑的作用時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具體的使用環境和需求來選擇合適的產品和使用方式。同時,為了確保銀離子抗菌劑的效果,建議定期進行監測和調整,確保其持續發揮抗菌作用。
2025-11-04
抗菌母粒作為一種“功能添加劑”,在塑料制品(如薄膜)生產時,以一定比例(通常1%~5%)添加到原料中,均勻分散,從而使最終制品獲得持久的抗菌功能。抗菌母粒在塑料薄膜中通過提升抗菌劑分散性、保障抗菌穩定性、確保添加量,并簡化生產工藝,成為實現抗菌功能的核心材料。
2025-10-30
銀離子抗菌母粒是一種成熟、高效且應用廣泛的功能性材料添加劑,含有高濃度銀離子抗菌劑的功能性母粒。銀離子抗菌母粒成功地將銀的天然抗菌特性與塑料加工的便利性結合起來,為現代生活提供了更健康、更衛生的塑料制品解決方案。
2025-10-17
涂料防霉劑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涂料在使用和存儲過程中因霉菌生長而導致的變質,有效保護涂膜,防止因微生物滋生而導致的變色、污損、粉化、剝落等問題,從而延長涂層的使用壽命并保持建筑物的美觀。
2025-10-14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