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留言
確認提交后,我們將安排專業顧問和您聯系!
防霉檢測標準ASTM G 21的解析
發布時間:
2022-08-17 18:17
來源:
廣州晶傲
抗菌是采用化學或物理方法殺滅細菌或妨礙細菌生長繁殖及其活性的過程,包括滅菌、殺菌、消毒、抑菌、防霉、防腐等。實際上是指抗各種微生物的功能,包括抗細菌、霉菌、立克次體、甚至病毒等多種微生物,是一種廣義的抗菌概念,比較準確地說應該叫“抗微生物”功能。在實際應用和操作中,往往還將僅具備抗細菌功能的材料叫抗菌材料,這是狹義的抗菌概念。在英語中,廣義的抗菌概念為“抗微生物”(Anti-microbial)。狹義的抗菌可譯為抵抗細菌(Anti-bacteria),和狹義抗菌類似的還有防霉(Anti-fungi)。抗病毒“anti-virus”等概念。防霉則是抵抗霉菌,針對霉菌而言,具有的防止發霉的功能。以下從測試的要點來解析ASTM G 21-96合成聚合材料防霉性的測定。

測試目的
防止真菌造成如下后果:1,表面腐蝕、褪色、透光性下降.2,對微生物敏感的增塑劑、改性劑和潤滑劑的遷移,會導致模量增大,重量、尺寸和其它的物理性能改變,電性能如耐絕緣、絕緣常數、功率因數和絕緣強度衰變。3,電性能變化主要取決于表面微生物和相應濕度以及其新陳代謝產物引起pH 值的改變。其它的原因包括由增塑劑、潤滑劑和其它的加工助劑分散不均勻引起的微生物滋生。判斷物理變化可由產品表面的漆膜或涂層而獲得,在這些部位比表面積大且營養物質(如增塑劑和潤滑劑)豐富,隨著被微生物利用而不斷擴散到材料表面。4,由于材料受腐蝕機會主要取決于對現場微生物腐蝕的加速作用和抑制作用,生長等級可能很低。為避免對微生物行為的評價過于樂觀,應報告樣品觀察到的最大腐蝕程度。5,試樣的環境適應性如水淋、自然老化和熱處理等對耐真菌可以有特殊的效果。這些效果的確定不包括在本標準操作中。
適用范圍
本試驗方法涵蓋了合成高分子材料用模塑和編織成型制造的制品,管、棒、片材和薄膜材料抗真菌性能的效力的測定。
試驗菌種
混合真菌孢子懸液—使用下面的試驗真菌(一種或幾種)制備孢子懸液:
黑曲霉 ATCC9642
嗜松青霉 ATCC11797
球毛殼 ATCC6205
綠色膠霉 ATCC9645
出芽短梗霉 ATCC15233
樣品制備
1,樣品可以是50mm×50mm 方片,或直徑50mm 的圓片,或從被試驗的材料上切取不小于76mm 長的片(棒或管)。
2,漆膜類材料如涂料可以測試其漆膜,最小尺寸為50mm×25mm。這樣的漆膜通過涂覆在玻璃上并經處理后刮下來制成,或者用浸透在過濾紙或玻璃棉中制成。
樣品接種
將足夠的營養鹽培養基倒入適合的滅菌的器皿中,在培養基凝固后,表面放上樣品。接種整個表面,包括試驗樣品的表面,用無菌的噴霧器噴混合孢子懸液,噴霧器壓力應達到110千帕。
測試面
直觀評價的3 個樣品均應被接種。如果樣品的兩面不同,正面和背面都應進行試驗。
測試方法
模擬觀察法,通過模擬假設被檢樣品在適宜的環境下,人為的添加一定量的霉菌于被檢抗菌樣品上,去攻擊作用被檢樣品。培養一定時間后,通過觀察、比較來驗證判斷被檢樣品是否具有防霉功能的測試。
培養時間
試驗標準的培養時間應是28 天。若樣品顯示出2 或更高的生長等級,可少于28 天終止試驗。最終的報告必須詳述培養的持續時間。
結果評價
如下評價:
觀察樣品上的霉菌生長 評價
不長 0
痕跡生長(小于10%) 1
輕微生長(10~30%) 2
中度生長(30~60%) 3
嚴重生長(60%~全面覆蓋) 4
下一頁
下一頁
更多動態
銀離子抗菌劑的作用時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具體的使用環境和需求來選擇合適的產品和使用方式。同時,為了確保銀離子抗菌劑的效果,建議定期進行監測和調整,確保其持續發揮抗菌作用。
2025-11-04
抗菌母粒作為一種“功能添加劑”,在塑料制品(如薄膜)生產時,以一定比例(通常1%~5%)添加到原料中,均勻分散,從而使最終制品獲得持久的抗菌功能。抗菌母粒在塑料薄膜中通過提升抗菌劑分散性、保障抗菌穩定性、確保添加量,并簡化生產工藝,成為實現抗菌功能的核心材料。
2025-10-30
銀離子抗菌母粒是一種成熟、高效且應用廣泛的功能性材料添加劑,含有高濃度銀離子抗菌劑的功能性母粒。銀離子抗菌母粒成功地將銀的天然抗菌特性與塑料加工的便利性結合起來,為現代生活提供了更健康、更衛生的塑料制品解決方案。
2025-10-17
涂料防霉劑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涂料在使用和存儲過程中因霉菌生長而導致的變質,有效保護涂膜,防止因微生物滋生而導致的變色、污損、粉化、剝落等問題,從而延長涂層的使用壽命并保持建筑物的美觀。
2025-10-14
聯系我們